时间:2023-4-10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商务BD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 http://liangssw.com/bozhu/13795.html

1斤2两8钱,您能想到什么,两只苹果、一颗白菜、一尾鱼?这是女娃娃“小十六”(也可称小石榴,寓意红红火火,吉祥平安)医院出生时的体重。据不完全统计,这个“小不点”极有可能是芜湖史上最小月龄诞生且恢复健康的孩子。4月14日,小十六整好满38周,从一院新生儿科“毕业”了。在转入普通儿科病房过渡2天后,她就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家了。

出生:胳膊食指粗,小腿中指长

“来,慢慢喂,宝宝慢慢吃……”4月13日下午,在一院新生儿科的病房里,小丫头微闭着眼睛,窝在妈妈怀里,有滋有味地从奶瓶吸吮,小嘴一嘟一嘟地颇为可爱。六爸六妈一身绿色的消毒衣坐在一起,边喂奶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宝贝,眼里是说不尽的疼爱珍惜。

之所以叫小十六,是因为丫头诞生于今年的1月16日。当时的月龄是25周+3天,体重克。六妈余女士今年35岁,这是她备孕了好几年的一胎宝宝。回想起3个月前的一幕幕,可谓有惊无险。“1月13日,我来一院做常规产检,告诉医生有点漏尿。医生非常有经验,听后很重视,给我做了详细检查,结果发现羊膜囊突出,已经有点破水了”。余女士清楚地记得,“当时所有人都紧张起来了”,大家把她扶上轮椅,让她“动都不要动”,推入病房。院方制定了两套科学方案,一是通过环扎尽量保胎,二是生下来。3天后,由于无法再保,余女士顺产生娃。“当时根本顾不上疼痛,心里全是孩子,就担心孩子的安危”。“1月16日下午5点25分,宝宝出生”,39岁的六爸盛先生牢牢地记着这一时刻,“当时看着好小好心疼,胳膊、腿就和大人的食指一样粗”。从医院提供的照片,记者也看到,孩子当时皮肤红嫩,四肢纤细,从膝盖到脚面仅有成人的中指长。

小十六刚出生不久的状态

聊天中,盛先生由衷地感谢一院,“他们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,生产现场不仅有助产士、产科医生,还是新生儿科的医生。孩子出生前,各种吸氧仪器、抗感染药、促肺针都备好了”。孩子出生后,第一时间转运至新生儿病房,由专门的医护团队照料,任何情况都会告知家长,“经常发宝宝照片给我们,鼓励我们,降低焦虑”。

成长:每天增重40克,小脸蛋鼓起来

一边和记者聊天,六爸六妈一边哄娃,小瓶里37毫升的奶也慢慢见了底。从3月中旬开始,夫妻俩每周二、四、六雷打不动地来做“袋鼠式”护理,照料宝宝半小时。所谓“袋鼠式”护理,是指早产儿的母(父)亲,以类似袋鼠、无尾熊等有袋动物照顾幼儿的方式,将孩子直立式地贴在胸口,给予他温暖及安全感。

回忆起第一次当“袋鼠妈妈”,余女士嘴角溢着幸福:“很奇妙的感觉。宝宝生下来我就看了她一眼,护理时能够仔细地端详她。而且肉贴着肉,感到她的体温和小心脏的跳动,母女间就像有一种心灵感应。抱着她的时间特别美也特别快”。每次离开时,她都会仔细地和小十六打招呼,“妈妈现在要走了,妈妈后天再来看你”,然后期待起下一次的见面。有时候,这项幸运任务也会落在六爸的头上,他说起女儿同样是一脸笑容,“看着她一天一个样,小腮帮子鼓起来了,皮肤也变好了。每次来,都觉得我家姑娘又变漂亮了!”盛先生说,这项生命的奇迹是新生儿科的医护团队创造的。“她们真的胆大心细,知难而上。宝宝在这里的3个月,我们都很放心很信任”。今天的小十六,在医护的精心治疗、照料及父母关爱下,体重达到了克,5斤2两重,比原来翻了几番。一院新生儿科的范莉莉主任笑着说:“长得可好了,差不多每天长40克。现在一天要喝12餐奶,2小时一次,一次37毫升”。

回家:从13床到儿童房,宝贝加油

4月14日,小十六从新生儿科健康“毕业”,她的“班主任”范莉莉也是感慨颇多。作为一院新生儿科的主任,她接诊过非常多的早产儿,但这小丫头是最特别、最艰巨的那一个。“临床上30周左右来的宝宝最多,28周以下就称为极早早产儿,这么小的宝宝我也是第一次碰到,应该是芜湖史上最小月龄诞生且健康成长的宝宝”。范主任告诉记者,孩子生下时心率缓慢、自主呼吸弱、肌张力弱,出生1分钟内评分仅有3分。范主任医用保鲜膜包裹住她全身,防止水分和热量的流失,然后送入转运暖箱内。“里面的湿度达到90%,就像水帘洞一样,模拟母体的环境。”早产肺部发育不全,小十六要过呼吸关。“宝宝住院88天,呼吸机用了40多天,有创呼吸一周多,无创鼻塞呼吸一个多月”。为了给孩子提供营养,医护们还为她做了脐静脉置管和2次的PICC(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),都是高难度的操作。科室护士长仇宁说,宝宝还曾出现过指尖略微发乌的现象,护士们很快观察到并引起警觉,在外敷、拉高手臂等传统效果不佳时,大量查阅文库和外地案例,调整了用药和输液方式,畅通了内循环,1、2天就缓解了症状。“护士们对小十六都特别有感情,为了给她营造一个安静的休养环境,从她旁边走都蹑手蹑脚的,环境声、仪器声都调小,说话就像说悄悄话”。如今,小十六出院,新生儿科的全体医护也非常欣慰,“可以说,这是一个健康的孩子,不会有什么早产的后遗症”。范莉莉还给六爸六妈准备了一张纸,上面条分缕析地写了十多个注意事项。“吃奶每天加1毫升,明天就是38毫升了,奶嘴要让她含满,前端不要进空气;每个周五来做生长发育检查;家里不准人太多,8斤以前不建议亲朋来探望……”范主任说,爸妈接手喂养,后续有什么疑问,随时都可以找她。盛先生和余女士也做足了功课,家中的儿童房配备了医用的血氧仪、全房间紫外线消毒灯、温度计、湿度计。“排气操、拍嗝、换尿布,这些手法我们都学会了”,从小十六出生开始,盛先生就请了长假,夫妻俩打算好好照顾小娃娃。

38周的小十六从一院新生儿科13床“毕业”了,我们也祝福这个承载着

爱与希望、努力与坚持的宝宝

健康成长,越来越棒!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longstar1.com/slyy/slyy/16883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